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读懂学生 静待花开
------杨敏毅老师《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懂学生》讲座
阳逻街第四小学 刘静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总讲不听?
他们的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杨敏毅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心理讲座。
12月16日上午,杨敏毅老师给阳逻四小的教师们带来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懂学生》讲座。杨老师通过几个真实案例让大家明白了:洞察心理,是对学生个体表现的犀利观察,对学生行为动机的透彻分析,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快速判断。想要发现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就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洞悉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
杨老师与教师们分享的心理游戏将整场讲座推向高潮,大家积极地参与其中,深深感受到:学生的想法不尽相同,所以答案也会各不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杨敏毅老师以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让大家感受到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教育学生的重要帮助。教师要用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走近他们的内心,包容他们的不足,静待他们的完善。
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都应该被呵护与尊重,让我们携起手来,陪学生慢慢成长,静等花开。
为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读懂学生,杨老师风趣幽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向老师们介绍了她是如何处理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她用一张张图片,让老师们意识到为什么有些学生会“不听话”,为什么有些学生的想法“很奇怪”。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帮助他们走出敏感的雨季,获得健康的心态和正能量。 她提出了几个层面。第一就是家庭关系系统的支撑,很多问题学生的根源就在于缺少了这样一个温暖的港湾;第二是学校教师的角色。面对那些学生,教师应多维度地思考问题,而不局限于学生本身。
杨老师的案例生动典型,特别是“肯德基惹的祸”,让老师们印象深刻。是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挖掘那些潜意识中的问题,读懂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顺利跨过那条巨大鸿沟,走出雨季。
读懂学生也就是了解学生。又该如何读懂自己的学生呢?学完后,我体会到不妨从如下三方面去做:
一、善“找”。
善“找”是指教师要善于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长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每个学生都有向他输送优良道德品质的根源。必须小心爱护这个根源。”如何做到善“找”?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搜集信息,综合分析判断,抓住要害,果断处理。尤其是学困生,要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长善救失,打开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通路,使之成为内部动力。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一定的激发和引导,及时表扬。表扬是永远不过时的交往艺术。就像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得到表扬也是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所以,你在与学生交往时,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表扬是赢得学生好感的一种好办法。但是,表扬学生一定要注意分寸,要恰如其分地表现他们身上最好的东西。最差劲的学生身上也有优点。你要注意从学生身上寻找这种优点,并及时地予以表扬,你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善“待”。
善“待”是指教师应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和性别差异等,根据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态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做到善“待”?总结有三:其一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其三是保护学生的“三心”(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生、中间生、学困生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缺点,对待优秀生,教师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又要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比如易自满、好表现,甚至歧视差生,过分关心自己等。中间生是班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平时寡言少语,大错没有,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向优秀生方向转化。“学困生”是教师感到棘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自暴自弃,表现为攻击性、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教师应该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要善于关心学困生,没有什么比得上关心学困生更让人感动的了,而关心学困生的前提,是先要了解学困生。这是一种读懂学生的需要,但在这样做的时候,也会发展出一种能力。
三、善“感”。
善“感”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情”育学生的“情”,达到师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情感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内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自己的情感影响。这不仅是一种间接的、无形的情感境界,更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怎样做到善“感”?首先教师应把微笑引入课堂。其次,教师要用爱来待生。教师要把爱洒向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第三,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上课。饱满的热情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全心全意地与教师配合,使自己的目标轻松达成。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